叔孫通,漢初薛國(現在滕縣東南一帶)人。年輕時跟孔甲學習儒學,秦二世時為博士。陳勝、
吳廣起義后,他返回家鄉,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公元前205年(漢高祖二年),他在彭城率儒生弟
子百余人歸順劉邦,為漢朝的建立和穩定出謀獻策。
??? 劉邦不信奉儒學,對儒家持輕蔑態度,但叔孫通聰明機警,善于言辭,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得
到劉邦的賞識。劉邦看不慣儒服,叔孫通就改換楚國的短式服裝。劉邦急需斬將奪關的勇士,叔孫通
就推薦一些身強力大,敢于拚殺的壯士。不久劉邦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
???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劉邦做了皇帝,叔孫通為他制定并主持了登基儀式。布衣出身的
劉邦當了皇帝之后,下令把秦朝制訂的繁文縟禮、法令全部去掉,一切從簡,并大宴群臣,慶賀勝利。
宴會上,群臣稱兄道弟無拘無束,有的頻頻舉杯,有的妄呼爭功,有的狂歡亂舞,有的拔劍擊柱,醉
態百出。劉邦為此非常生氣,擔憂以后有令不行釀成后患。
??? 叔孫通便向劉邦建議,由他到魯國征集儒生,與他自己的弟子一起,參照三皇五帝的古禮和秦朝
的禮儀,結合漢初的實際情況,制定漢代的朝儀。于是,叔孫通帶領弟子百余人,從魯國征集來30名
儒生和高祖身邊有學問的近臣,到野外演習禮儀。一個多月后,叔孫通請劉邦檢閱。劉邦看后認為很
好,就令群臣抓緊練習,為十月舉行朝歲大禮(漢時以十月為正月)作好準備。
??? 公元前200年10月,群臣在長樂宮舉行隆重的朝歲大禮,儀式由叔孫通主持。天亮之前,司儀引導
群臣按官職大小,依次進入殿門:武將列西,文官列東,數百名侍衛官兵各執兵器旌旗,守衛在殿階
兩旁,數千人在殿內外井然有序悄然無聲。一切安排就緒,高祖才傳令乘輦出房,百官執戟傳聲唱警。
諸侯王年俸至百石的官吏,按九儀(周禮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之禮依次上前
奉賀,朝禮完畢,又置法酒(指禮爵不能喝醉)。諸侯群臣待坐殿上,彎腰抑首,按照尊卑依次起來
給皇帝賀壽。酒過九巡,司儀說“罷酒”,則全都停止。舉止行為不合禮儀的,由御史立即拉下去聽
候處理。自始至終,沒有敢大聲喧嘩和狂飲失禮的。劉邦高興地說:“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
于是拜叔孫通為奉常(景帝改為太常,負責禮樂社稷宗廟的官),賜金500斤。叔孫通謝恩后,請求
高祖提拔與他一起定禮的弟子、儒生,高祖把他們全任命為郎官。叔孫通出宮后,又把500斤金子賞
給眾弟子、儒生。
??? 公元前198年,高祖提升叔孫通為太子太傅。三年后,劉邦想以趙王如意替換太子,叔孫通懇切
地指出,晉獻公為寵愛儷姬而廢太子立奚齊,晉國戰亂數十年,被天下人恥笑;秦始皇不早定太子扶
蘇,導致胡亥詐立,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并極力陳述太子的仁孝等優點和呂后與高祖同甘共苦、艱
苦創業的事實,何況天下初定,戰亂剛停,全國都知道已立太子,如果廢長立幼,將會引起內亂,危
及社稷。最后表示,假若廢掉太子立趙王如意,就當場撞死在皇帝面前。劉邦聽叔孫通講的很有道理,
不得已說只是開個玩笑罷了。叔孫通馬上嚴肅地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您怎么能拿國家開玩笑!高
祖只好點頭認錯,取消了換太子的念頭。漢孝帝即位后,叔孫通又任奉常(即太常),制定了宗廟儀
法。
??? 叔孫通不僅幫助劉邦整理朝綱,而且制定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并撰寫了《漢
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他的一生為漢王朝的建立和
鞏固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