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鋼、劉景鎮烈士墓
劉鋼、劉景鎮烈士墓位于薛城區張范鎮小屯村東南300米處。
劉鋼又名劉秉仁,薛城區張范鎮小屯村人,系抗日英雄劉景鎮烈士之子,鐵道游擊隊優秀中隊長。抗日戰爭末期,他在戰斗中壯烈犧牲,被譽為“托腸大戰英雄”。為頌揚這位抗日英雄,其事跡被人們編成歌曲,在魯南廣為流傳。
1938年冬,劉景鎮等人率領的嶧縣人民抗日武裝,已和滕縣、沛縣抗日武裝合編成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這時,劉鋼在父親革命思想的影響下,參加抗日武裝的決心越來越大。一天,他步行百余里,在抱犢崮東部地區的車輞村找到了父親,參加了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宣傳隊。劉景鎮是魯南抗日武裝中有名的一員虎將,對未成年的兒子劉鋼總是從嚴要求,安排其到最艱苦的地方鍛煉,并經常教育劉鋼為抗日大業不怕流血犧牲。劉鋼不負父望,在黨的培養教育下,進步很快。參加革命的第二年,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被提為總隊宣傳隊分隊長。后來,又到基層連隊工作,任連隊文化干事。平時,他耐心地教授工農出身的干部戰士學文化,戰時能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干,每仗都打的非常漂亮。戰友們都稱贊劉鋼,說他很像他父親劉景鎮大隊長,也是一員虎將。就在這時,父親劉景鎮壯烈犧牲的噩耗傳來,但是由于當時對敵斗爭激烈,環境惡化,劉鋼沒能參加掩埋父親的遺體。他化悲痛為力量,繼承父親的遺志,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中去。
1943年9月,劉鋼由武工隊調入嶧縣大隊三隊任隊長。月余,該隊又奉命編回鐵道游擊隊,他仍任中隊長。此時的劉鋼,雖然年紀不算大,但在革命隊伍中已鍛煉了5年,革命覺悟和軍事素質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已成為一名文武雙全、軍政兼優的基層指揮員。
1945年4月,劉鋼被提升為副營長,因戰斗任務緊迫,尚未到任,又率隊執行拔除嶧縣古邵日偽據點的戰斗任務。戰斗即將打響之際,因戰斗意圖被敵察覺,嶧縣城之敵糾集日偽軍500余人前來增援,劉鋼率領的7連陷入被動。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沉著應戰,打退敵人數次進攻,敵招架不住退卻。7連乘勝追擊,敵偽損失很大。這時,我部機槍手不幸中彈犧牲,敵又沖了上來。劉鋼接過烈士手中的輕機槍,一陣猛烈的掃射,敵倒斃數十人。這時,劉鋼腹部中彈,他仍抱著手中輕機槍,朝敵群射擊,戰斗異常激烈。此時,劉鋼的傷口流血不止,腸子流出體外。他隨即將腸子送入腹腔內,繼續端槍射擊。戰友們沖上來,奪過他手中的機槍,用裹腿幫他扎緊傷部。他仍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戰斗,終將增援之敵擊潰。接著在兄弟部隊的支援下,7連攻進古邵村,拔除了敵據點,殲敵百余人,取得戰斗的最后勝利。但是劉鋼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4歲。
?? ?1983年,劉鋼、劉景鎮烈士墓建立,現已成為重要的祭掃與紀念場所。

劉景鎮革命烈士碑

劉鋼革命烈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