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補代表145人,代表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鄧小平致開幕詞,胡耀邦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
鄧小平在開幕詞中響亮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嶄新命題的提出,回答了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走什么樣的道路這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最為關心的重大問題,它成為指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
大會通過胡耀邦所作的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提出了全面開創新局面的奮斗綱領。大會確定的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大會把20世紀末的奮斗目標由先前的實現四個現代化改為實現小康,從戰略指導上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急于求成問題。這是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作出的一個歷史性決策。
這次大會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在提出經濟建設目標的同時,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戰略方針。
大會通過的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黨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項組織制度、黨的紀律作了更充分、更具體的規定。大會通過了《關于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決議》和《關于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黨的十二大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自這次大會起,按照黨章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實現了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