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戰役后,國民黨在徐州周圍集結大量兵力,企圖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控制徐州,鞏固江淮,保衛南京,挽回敗局。為了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中央軍委決定,集中華東和中原人民解放軍協同進行淮海戰役。淮海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翌年1月10日勝利結束,棗莊全境獲得解放。
棗莊地處淮海戰場的前沿,支前任務極其艱巨。戰役一開始,華東野戰軍大部及支前的幾十萬民工由魯南開赴前線,魯中南第五地區所轄的嶧縣、臨城、蘭陵、趙镈、麓水、棗莊等縣市每天平均有25萬人的隊伍過境,每天需準備糧食76萬斤。當時,該區有三分之一的縣遭受水災,但仍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3000多萬斤的籌糧任務,并供應部隊油鹽7萬斤。除了籌集和轉運糧草,棗莊人民還積極籌集副食品以支援前線。為此,魯中南區第四、五地委以工商局為主,會同部隊供應部門和地方支前委員會組織了供應站,下設分站和若干供應小組,積極組織、籌備各種副食品。1948年12月16日,中央軍委發出命令,要求在春節期間慰勞前線將士每人一斤豬肉。魯中南區黨委立即采取緊急措施,一邊給各地委分配任務,抓緊從群眾手里收購,一邊組織力量從集市上直接收購。魯中南區支前委員會組織數萬名民工,日夜兼程將豬肉送往前線。從開始征購到把豬肉送到部隊,前后僅用了8天時間。
戰役期間,棗莊廣大婦女除了擔負起加工軍糧的繁重任務外,還承擔了部隊的被服供應任務,日夜不停地為部隊趕做軍衣、鞋襪。轉運到棗莊地區的傷員,也得到了精心愛護和照料。為配合和支援部隊作戰,棗莊地區還從各地抽調選拔了一大批優秀民兵,組成子弟兵團開赴前線,擔任火線搶救、押解俘虜、保護交通、看守倉庫、打掃戰場等任務。另外,民兵們還承擔了開辟支援前線基地的任務,協助新區政府組織、教育群眾,開展反封建和剿匪斗爭。
淮海戰役支前工作中涌現出大批模范,僅嶧縣就有5人被評為一等功,18人被評為二等功,29人被評為三等功。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對于人民群眾的支援給予了高度評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 淮海戰役中榮獲“支前好榜樣”的嶧縣支前民工
為了支援渡江戰役,棗莊人民在魯中南區黨委的領導下,組織大批民工參軍支前。棗莊雖距戰場較遠,但卻克服種種困難,保證了大批支前物資的戰場供應。據當時的《大眾日報》報道:麓水等16個縣的8萬民工隨中國人民解放軍轉戰蘇魯豫皖四省,勝利完成了轉運傷員207批、運送軍糧6625萬斤的任務。這批民工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榮獲各級支前機構和部隊授予的獎旗38面,有535名民工入黨,一萬多人立功。與此同時,后方的支前運動也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碾軍糧的人數達200多萬人,磨面、加工馬料200萬斤,做軍鞋2000多萬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