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隨著抗日戰爭困難局面的出現,山東的國民黨頑固勢力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部分同日軍互相勾結,一部分公開投敵,與日軍一起“掃蕩”“蠶食”抗日根據地。就在這個時期,國民黨東北軍中的頑固派及魯南本地的頑匪勢力相勾結制造了“銀廠慘案”。
“銀廠慘案”發生在1941年10月27日。當時,國民黨軍第683團張本枝部駐九女山一帶。八路軍收復四縣邊聯地區后,張本枝經常組織小股部隊到根據地武裝偵察,搶掠財物,收買叛徒,刺探情報。靳家沙溝村的叛徒侯德俊就是被他們收買的其中之一。一次,他發現銀廠村外松林內有不少學員正在上課,村內又有不少馬匹和警衛人員,斷定是魯南區黨政領導機關,便報告了張本枝。張本枝隨即決定突襲銀廠村,并通知王洪九部配合。27日凌晨3時,頑軍千余人從北、西兩面發起攻擊,魯南區黨委僅有的警衛連三個班分路阻擊,掩護區黨委機關人員向東突圍。村東面的三個大門中有兩個門被鎖著,許多人從圍墻上翻越而出。因情況緊急,后面的人員便集體推倒圍墻沖了出去。突圍中,區黨委組織科科長何玉田等7人犧牲,區黨委宣傳科科長蔡明等10余人被俘。由于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頑軍很快沖開西門,用機槍封鎖了魯南區黨委書記兼魯南軍區政委趙镈的住宅。此前趙镈同志本已沖出敵人的包圍,但為了銷毀沒有帶出的秘密文件,他又毅然返回住處。當燒完最后一頁文件再突圍時,頑軍已沖入室內,趙镈等10余人被俘,隨即被押解到九女山張本枝的團部。開始,趙镈同志沒有暴露身份,一口咬定自己是營部文書,后被叛徒供出。他便泰然自若,堂堂正正地正告敵人:“我是趙镈,中國共產黨員。告訴你們,抗日光榮,賣國有罪!”敵人設宴勸降,誘以高官厚祿,遭到了趙镈同志的嚴詞拒絕。他面對頑敵,大義凜然,慷慨陳詞,宣傳我黨團結抗日的主張,把敵人的法庭變成了宣傳抗日、宣傳革命的講壇。見軟的不行,敵人隨之施以酷刑,但趙镈同志寧死不屈,始終沒有吐露一句黨的機密。
銀廠慘案烈士紀念碑11月13日夜,頑軍在陰謀屢遭挫敗后將趙镈活埋,同時遇難的還有當地群眾領袖、邊聯縣農救會長楊青法、民主人士許善修等2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