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20年代的滕縣,許多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為了尋求救國救民之路,也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研究和實踐行列之中。1929年,在北平平民大學、朝陽大學、曲阜二師和兗州甲種農業學校就讀而受到進步思想影響的王臨之、李淑銘、李景黃、劉炳文等進步青年回到家鄉滕縣。為了探索革命真理,尋求革命道路,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他們與王子禎、王柏林、馬奉莪等合伙集資,于1930年春在滕縣南門里路東創辦了一處書店,取名為“國民書店”。

書店開業之后,根據中共山東省委關于出售紅色書籍和社會科學方面進步書籍的指示,在經營中秘密銷售進步書籍,如:《共產黨宣言》《馬列主義基礎知識》《唯物辯證法》和馬列主義的小冊子,還有魯迅的《吶喊》《彷徨》以及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進步作家的作品。國外的有《少年維特之煩惱》《麗莎的哀怨》等。同時,書店還為城鄉各學校購置課本和有關書籍,與各學校建立了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學校和社會的進步青年時常來書店閱讀和購買書籍。一時,國民書店在滕縣社會影響迅速擴大。當時,在縣城里流傳著這樣一首稱贊國民書店的打油詩:重陽時節風颯颯,街上商貨亂如麻。學校用具何處有?國民書店第一家。
國民書店不僅經營圖書業務,而且還常常把失業的進步知識青年介紹到各鄉擔任小學教員。書店實際上成了宣傳馬列主義先進思想的陣地和吸引進步青年讀書學習的場所。當時,在書店大門上貼了這樣一幅對聯:“尋求科學真諦,走上廣闊道路”,充分顯示出它有別于其他以“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為宗旨的商號店鋪。國民書店的創辦及其經營活動,在滕縣廣泛傳播了馬列主義思想,啟蒙了民智,不僅為學生和青年提供了閱讀進步書籍的場所,而且為中共滕縣地方組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