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莊因煤而興,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據史料記載,1308年棗莊就有人掘井采煤;1908年成立了嶧縣中興礦局,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國人自辦的民族資本獨立經營的大型煤礦。此后數十年間,中興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棗莊的發展,也催生了大批產業工人,形成了浩大的工人階級隊伍,為棗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組織基礎。
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運動首先在北京爆發。山東各地的青年學生紛紛走向街頭游行示威,聲援北京的愛國運動。在棗莊、嶧縣、滕縣、韓莊等城鎮,一些中小學生和進步青年紛紛響應。進步教師張捷三、青年學生朱道南、孫伯龍等,成立了嶧縣學生救國聯合會,滕縣進步學生孔繁蔚等也成立了滕縣學生救國聯合會。這些學生團體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棗莊各地愛國運動的開展,也促使棗莊一批進步青年覺醒,他們勇敢地離開家鄉走向社會,尋求新知識、新思想,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運動,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棗莊,一批先進知識青年勇敢地走向社會宣傳新思想,如在濟南求學的滕縣青年張世炎等人,成為棗莊地區較早接觸馬列主義的進步青年。1921年春,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創辦《勵新》半月刊,張世炎積極參與,并多次在該刊物上發表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新思想。徐州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成員陳亞峰、郭子化等人創辦的《赤潮旬刊》也對棗莊知識界產生了一定影響。
棗莊、嶧縣、滕縣的一批有志青年接觸到馬列主義后,進一步學習探索馬列主義,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實踐中得到鍛煉,思想發生了變化,成為棗莊地區早期信仰馬列主義的革命分子。這些人大都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馬列主義在棗莊地區的傳播,為中共棗莊黨組織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